CBA廣州龍獅向上挑戰(zhàn)系列,第二集。
今天面對的是洛杉磯快船,一支NBA新賽季備受期待的球隊。
比賽結(jié)果沒有懸念,快船142-95大勝龍獅47分。
主要球員的技術統(tǒng)計:
奧拉迪波24分5助2斷、陳國豪13分5板、劉顏誠12分1板、弗雷澤11分5板5助、霍勒迪10分6板2斷、卡明斯基7分2板5助、管子煜6分1板。
萊昂納德18分2助、保羅15分6板4助2帽、祖巴茨15分5板2助、科林斯15分4板。
除了比爾,今天快船把能上的球員都上了。
其中的一大看點,這場球是保羅重返快船的首秀,老船長回來掌舵了。
上半場兩隊其實打得有來有往,分差僅有5分。
但是,隨著第三節(jié)的一波發(fā)力,主隊立馬拉開。第三節(jié),兩隊的比分是42-8,廣州隊只有一個運動戰(zhàn)進球,是奧拉迪波的外線...
而這波高潮的引領者,正是40歲的老炮。
兩隊的實力本就不在一個層級上。
NBA就是NBA,人家賺那么多錢是有理由的。
所以比賽的過程不再贅述,大概就是快船下半場的替補上來以后,更加認真了,防守一上來,廣州隊確實招架不住了。
進攻發(fā)起成了大問題。
打這種比賽,越大牌反而越不怕,從小卡到哈登,基本是出工不出力的狀態(tài)。
板凳一上來,搶飯碗、表現(xiàn)自己的那個勁一上來...
別說國內(nèi)球員怎么樣,幾大外援都頂不住。
從此前的亞洲杯和歐錦賽的觀感,再從昨天的楊瀚森再結(jié)合今天廣州隊的表現(xiàn),有一個強烈的感受今兒想和大家分享。
和高水平球員相比,我們本土球員有一大明顯差距:慢。
所謂的“慢”,不僅僅是速度、速率的慢,不僅僅呈現(xiàn)在跑跳上...
最重要的,是思維上的慢。
體現(xiàn)在比賽中,那就是快速決策的能力。
籃球比賽,是動態(tài)的,球員在場上每一秒都需要感知變化,接收不同信息,然后在大腦中處理,最終從很多個選擇里挑選一個去執(zhí)行。
感知能力越強,處理信息越快,決策速度就會越快。
將思考效率,轉(zhuǎn)化為賽場上的瞬時本能。
高水平球員,從保羅到庫里、哈登,從來不會為了跑戰(zhàn)術而跑戰(zhàn)術...
從足球到籃球,中國球員在高壓對抗下常出現(xiàn)傳接球失誤,比如廣州隊今天的啟動走步就被吹了不少。
因為啥?
一大原因,自家聯(lián)賽節(jié)奏慢、對抗弱,導致國際賽事中思維與動作雙重滯后。
比賽中缺乏主動思考,球員在進攻端常表現(xiàn)出機械傳球、被動等待指令的現(xiàn)象,特點在標準化訓練中逐漸消磨。
打到NBA季前賽這種水平,球員才會發(fā)現(xiàn),沒有那么多時間給你思考,機會是稍縱即逝的。
咱球員還在思考呢,快船球員就把你過了...
不只是廣州隊這樣,你讓國家隊的球員來,其實也這樣。
昨天的楊瀚森,做決策不也慢么?
決策速度,怎么練出來的?
之前也看過快船舊將賈馬爾-克勞福德的分享,他講到的主要思想是:以實戰(zhàn)為核心來培養(yǎng)比賽中的瞬時決策能力。
訓練方式要始終以實戰(zhàn)為核心,通過觀察不同防守者的傾向性,建立對應的進攻預案。
通俗講,還是要多打比賽,在戰(zhàn)斗中成長。
回到廣州龍獅身上,感受到了快船的強度,回去打CBA的節(jié)奏,相信這幫年輕球員就更加自如了。
這也是出來打NBA季前賽的一大意義。